第27章 钢的琴-《诸天万界之大拯救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十二月的沈州,滴水成冰。

    废弃钢厂的老家属区那边厢却是热火朝天。

    心理意义上的。

    体感上,谁踏马不冷?

    就这个天气,李杰都不敢让王千原、秦海露穿的太少。

    是真冷啊!

    放眼望去,好多人的睫毛上都有一点点细霜。

    不过。

    忙起来反而不觉得冷,像道具组,他们正在往砖房外墙泼水,水珠还没落地就冻成冰棱。

    在阳光的折射下,散出细碎的光。

    这是李杰为王千原设计的转场镜头,迷幻中又带着几分光亮。

    “15场5镜1次,开始!”

    场记打板声刚落,王千原办偻着背,双手交叉揣进袖子里,从结了冰碴的砖房里钻出来。

    一边走,腰间的军用水壶一边荡啊荡。

    “咔!”

    李杰举着小喇叭道:“灯光位置偏了,蝴蝶布的位置调一下,向左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过了,再右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对,就是那里。”

    “来,再拍一遍!”

    “15场5镜2次,开始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15场5镜5次,开始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“15场5镜8次,开始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最终,这个镜头足足拍了30次。

    倒不是王千原的表演有问题,而是光线的问题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不同时间段的光线是不一样的,不同的光影,视觉效果、隐喻又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比如。

    朝阳往往象征着希望、新生、纯净、救赎,夕阳是死亡、雕零、浪漫、遗憾。

    上午的日光比较柔和,往往代表着日常与平凡,中午是顶光,阴影很少,适合拍一些冲突、压迫、荒诞的戏份。

    其他诸如阴天、雨天、春、夏、秋、冬等等,都有着不同的表象。

    如果是拍电视剧,几乎不要硬扣一些细节,但电影不一样,剧情高度浓缩的情况下,每一帧都不能浪费。

    当然。

    粗制滥造,亦或者一些类型片,也不用考虑那么多。

    “转场!”

    黄昏时分,随着李杰一声令下,道具组、摄影组、录音组、灯光组、美术组、制片组、场务、演员等等立刻行动。

    和原版的《钢的琴》不一样,李杰拍的这一版,不仅剧情不太一样,预算也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《钢的琴》原版拍摄时拍到一半,剧组只剩下几十块钱,根本拍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后来,还是秦海露自掏腰包,从演员变成了投资人。

    现在这一版,完全不需要担心预算问题。

    这部片子的投资额是1500万。
    第(1/3)页